“拴心留人”是近年來應運而生的一個人才學新詞,說起來上口且節奏感強,因此在企業、行業內比較流行,且常常見諸報端,可以說“拴心留人”已經成為部分管理者的用人理念。但筆者認為,在實際工作中這未必正確,因為它是計劃經濟條件下的產物,缺乏科學人才觀的體現。
而在目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、人力資源競爭中,實施“暖心留人工程”,應該成為新形勢下企(事)業單位善待人才的明智之舉。管理者只有多做“暖心”的工作,才能使那些優秀的人才心悅誠服地留下來,安心于本職工作。有鑒于此,管理者應該對“拴心”和“暖心”加以認真研究、分析和區別,只有這樣,才能準確把握新形勢下做好人才工作的實質和內涵,從而在人才工作中始終占據主動地位。
從心理上講,“拴”在情感上讓人覺得比較被動,聽起來也不舒服,總是有一種被束縛、被捆綁的感覺。而“暖”是個中性偏褒意的詞,充滿著溫暖、友好之意,使人在心理上易于接受,且有一種被對方“奉為上賓、很當回事”的感覺。
例如,現在有些企業每到春節前后總要為員工“跳槽”現象發愁,其中一些企業為了留住員工,在節前動了不少心思:有的扣壓員工一個月工資,有的將年終獎留到年后發或發一半留一半。據浙江一位務工人員介紹,他所在企業的老板,每年在春節放假前,除了為員工買好回家的車票外,還為員工購買一份地方特產讓大家帶回家,并且在年前就早早將工資和年終獎金發到員工手中。
不僅如此,老板還包車送員工回家過年。春節期間雖然有企業高薪聘請他,但都被他婉言謝絕,節后又義無反顧地回到原企業上班。前者,拴心留人,讓員工感到老板對自己的不信任。試想,只要員工想走,即使企業扣錢,員工也會毅然決然地離開。后者,暖心留人,讓員工感到企業老板的誠信、對員工的關心愛護,覺得自己很有價值和尊嚴。
從服務上講,“拴”體現的是一種“強硬式”服務,展示的是一種漠視的態度,背離了“以人為本”的內涵,缺乏人情味:“暖”體現的是一種“主動式”服務,蘊藏著真正重視人才的含義,不但體現了“以人為本”原則,也更增加了人情味。
有人驚嘆阿里巴巴的成功,但很少有人能夠像馬云那樣,在企業上市前夜,將股權分配給4900名也就是70%左右的員工,讓員工有了歸屬感與使命感,這樣大家就會自覺自愿地貢獻自己的力量,從而促使企業得以快速發展。
從結果上講,被“拴”的一方,是在行政手段之下“要我留下來”,人雖留住了,內心卻很壓抑,長此以往,必然產生“人心思走、伺機而飛”的結果。而被“暖”的一方,則會在享受“平等、公正、親和”原則的同時,下定決心用“我要留下來”的行動回報對方。
三國時期,曹操可謂重視人才,他為了讓名仕徐庶歸附其下,通過劫持其母為人質,迫使徐庶歸曹,但卻是強扭的瓜不甜,徐庶“人在曹營心在漢”,整日郁郁寡歡,一言不發,終身不為曹操出一謀、劃一策。更嚴重的是在赤壁大戰中,徐庶本早已識破龐統搞的“連環計”,卻不向曹操道破玄機,此謂“留人”沒有“留心”;楚漢戰爭中,通過蕭何極力舉薦,韓信從一名小軍官,一下子被漢高祖劉邦拜為統率三軍的大將,加以重用,結果韓信不負重托,為徹底打敗項羽、建立漢室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馬功勞,此謂“留人”也“留心”。
企業領導者和管理者在吸引保留人才的具體工作中,一要摒棄“居高臨下”的心態,擺正自己在吸引人才、保留人才、服務人才過程中的位置。勞資雙方終不過是基于市場原則的合作關系,只有秉持尊重與誠信,才能贏得對方的配合與默契。
二要與時俱進,拋棄那些印象中固有的舊觀念,改變原來的工作方式,由“一廂情愿式”轉變為“細致入微式”??傊?,大力實施“暖心工程”,多為員工提供溫暖、友好的優質服務,才能達到“桃李不言、下自成蹊”的效果,才能把優秀人才聚集在建立創新型企業、創新型國家的旗幟之下。這是新時期各級組織、領導、機關最重要的責任和使命。